
在我写有关乌头的图文后,一些网友提出川乌、草乌、附子等的植物学区别问题,今天我在这里在谈谈这些问题。
首先要说明,植物学名称与中药名称有时不一致,植物的正式中名和别名也不一样,川乌、草乌、附子与两种植物有关系。
一,关于川乌
川乌是一个别名和中药名,它就是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主根(母根)的加工品,
因为乌头主要产区仍在四川江油、平武一带,通常药用品是栽培品,经过加工后的主根叫“川乌”。川乌一般在夏至到立秋之间采挖,去除侧根、须根、泥土,用主根,晒干,即为生川乌。具有祛风除湿、散寒止痛功效。
二,关于草乌
草乌是多种植物的别名和中药名,植物的正式中名没有叫草乌的。人们通常把毛茛科植物黄草乌、北乌头、凉山乌头、瓜叶乌头、显柱乌头、展毛乌头、乌头、毛叶乌头、松潘乌头、紫玉盘等别称草乌。其实中药中的“草乌”就是毛茛科植物北乌头(A.kusnezoffii Reichb.)的干燥块根,它没有侧根(附子)。
草乌在秋季茎叶枯萎时采挖,去除残茎、须根和泥沙,用块根,晒干,即为生草乌。具有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作用。
三,关于附子
附子是一个植物别名和中药名,它是毛茛科植物乌头的侧根(子根)的加工品,因为是附于主根的,所以叫“附子”。通常与川乌同时采挖,摘取子根,去除泥沙、须根,习惯称“泥附子”,再按大小分类加工,即为附子。它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功效。
至于黑附子和白附子:黑附子就是附子,也就是乌头的子根;白附子是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干燥块茎。
以上植物都是有毒的,使用时一定要请遵医嘱。
川乌、草乌及附子的品种及分布有哪些?
我国药典规定品种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carmichaeliDebx.的干燥母根。 草乌为毛茛科植物北乌头AconitumkusnezoffiiReichb.的干燥块根。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carmichattli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
产地川乌、附子:主要栽培于四川、陕西等省。
草乌:主产于东北、华北各省。
川乌草乌乌头区别
乌头是川乌和草乌的统称而川乌和草乌是同一种系下的两种不同的植物。 川乌的茎是直立的,一般高约一米左右,开紫色花根是团块状,侧根就是附子,炮制后就是常用的附片。 因为是附生于川乌的主根上,故名附子。 草乌的茎是蔓生攀援状藤本,一般长约三米左右,还是开紫色花。 草乌的根是长块状,没有附子药用区别:两者都有大毒,也都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的作用,不过川乌的毒性小一点,草乌的毒性大一点现在的川草乌大部分是家种的,野生的很少,我们这是产地,野生的有,但也少,野生的毒性比家种的大得多,一般不作内服。
川草乌是指川乌还是草乌?
川草乌指的是草乌。
详细解释如下:
川草乌是一种中药材,来源于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块根。 川草乌的产地主要分布于四川等地,因此常被称为川草乌。 它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等症状。
在中医药学中,川乌和草乌虽然名称相似,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中药材。 川乌具有祛风除湿、温阳散寒的作用,而草乌的祛风除湿、温经止痛作用更为明显。 因此,川草乌特指草乌,并非川乌。
为了准确使用中药材,避免混淆,建议在购买或使用川草乌时,仔细核对药材的名称、产地、功效等信息,以确保用药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同时,中草药的使用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和指导,避免自行用药,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风险。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关于川草乌或其他中草药的信息,可咨询中医药师或查阅相关中医药学资料。
爱网站 来源链接:http://www.aw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