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做法大全

川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以其麻辣鲜香、色彩艳丽、口感丰富而著称。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川菜的独特之处,包括其特色、主要食材和烹饪技巧。

川菜的特色

川菜以其多样化的口味和独特的调味料而闻名。它的主要特点是麻辣,麻来自花椒,辣则来自辣椒。除了麻辣,川菜还结合了酸、甜、苦、咸等多种口味,呈现出层次丰富的味道。川菜的代表菜品包括麻婆豆腐、宫保鸡丁、回锅肉等,这些菜品因其强烈的味道和丰富的口感而深受欢迎。

川菜的主要食材

川菜中常用的食材包括豆腐、鸡肉、猪肉、牛肉和鱼等。同时,蔬菜也是川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青椒、辣椒、豆瓣酱和大蒜等。这些食材与川菜特有的调味料相结合,产生了独特的风味。此外,川菜中的辣椒和花椒种类繁多,不同品种的搭配也为菜肴增添了独特的风味。

川菜的烹饪技巧

川菜的烹饪技巧丰富多样,常见的方法有炒、煮、炖、炸、蒸等。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作用,确保食材的口感和味道。在炒菜时,火候的控制至关重要,这决定了菜品的色泽和口感。此外,川菜中的调味品添加顺序也十分重要,一般是先放辣椒,后放豆瓣酱,最后加入其他调味料。

在川菜中,食材、调味料和烹饪技巧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这道独特而美味的中国菜系。如果你想尝试川菜,可以从简单的菜肴入手,逐渐掌握川菜的烹饪精髓。


十大经典川菜是哪十道菜?

相信很多四川人都认为四川10大经典名菜应该都是麻辣鲜香的,包括很多外省的朋友对川菜的印象,也应该是又麻又辣的。实际上,被评为“中国菜”的四川10大经典名菜,有一半都是不辣的,是不是觉得涨知识了的感觉?接下来就给大家说说这10大名菜究竟有哪些吧?

第1道:夫妻肺片,这道菜对四川人来说,真的不算辣,顶多就是香,因为它的主要调味料是红油,当然,这道菜的辣味也可以因人而异,如果你想吃辣一点,老板会给做得辣一些。 相信大家对夫妻肺片不陌生吧,基本上在四川的卤菜店或者饭店都会看到它的身影,这道菜的难点就在于它会用到很多种食材,主要是以牛的内脏为主菜的一道菜,所以很少有人自己会在家做这道菜。 它是一道让你吃了之后就永远忘不了的一道菜。

第2道:宫保鸡丁,这道菜真的只能勉强算是一道辣菜,因为它会加上一些干辣椒,宫保鸡丁的可操作性就非常强了。 它在四川也算是一道非常家常的菜,自己在家就能轻松做出来。 四川版的宫保鸡丁是以鸡胸肉为主菜,搭配上辣椒段和花生米。 是一道非常下饭的菜。

第3道:麻婆豆腐,这个菜应该是声名远扬了,说到川菜,很多外省的朋友首先就会想到它,因为它确实也是一道家常得不能再家常的一道菜了。 在四川,有了豆瓣酱,人人都能做出一道美味的麻婆豆腐。 最早期的正宗麻婆豆腐都是加的牛肉末,而且并没有豆瓣酱,后来人们慢慢的创新,造就了现在用猪肉和豆瓣酱的麻婆豆腐,做法更简单,味道更好吃。

第4道:四川回锅肉,回锅肉也是一道非常下饭的家常菜,它跟麻婆豆腐一样出名。 而且很多人认为回锅肉是“川菜之首”,我觉得回锅肉这道菜在一定程度上诠释了四川人包容性很强的特点。 因为回锅肉不讲究什么正不正宗,也没有什么固定搭配,它可以配很多种不同的蔬菜,它就是一道普通但是却超级好吃的家常菜,而且有荤有素,营养也很全面。 做回锅肉最好是五花肉,肥瘦均匀,而且五花肉的部分真的是“肥而不腻”。

第5道:毛血旺,毛血旺是重庆四川的特色菜,也是渝菜江湖菜的鼻祖之一。 毛血旺主要就是用鸭血和其它配菜为主要原材料,用煮的方法将其烹饪而成的,做出来的毛血旺又麻又辣,成菜汤汁红亮,味浓醇厚,超级开胃下饭,是一道著名的传统菜式。 毛血旺不仅味道好,营养价值也不容小觑,鸭血里面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人体必须的脂肪酸,能补肾养血,食用价值是非常大的。

第6道:酸菜鱼,酸菜鱼又称酸汤鱼,是源于四川重庆等地的经典菜品,一直都是以独特的烹调技法而出名,酸菜鱼也是重庆江湖菜的开路先锋之一。 酸菜鱼主要是用草鱼和泡菜为主要原料做成的,做好的成品酸辣可口,而鱼肉里面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可以给人体提供丰富的蛋白质,食用价值是非常高的。

第7道:水煮鱼,水煮鱼又称水煮肉片,最早源于四川重庆等地。 水煮鱼主要也就是用草鱼、豆芽和辣椒为主要原材料制作而成的,做好的水煮鱼片油而不腻,麻而不苦,吃起来非常地嫩滑有口感。 水煮鱼片中所用的草鱼里面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对血液循环非常有利,经常食用可以抗衰老,价值是非常不错的。

第8道:辣子鸡,辣子鸡同样也是非常经典的川菜,一般都是用整只鸡和干辣椒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做好的辣子鸡味道香浓,鸡肉金黄,表面撒点熟芝麻更能增香增味,而且主要原料鸡肉的蛋白质含量非常高,脂肪含量又低,对要减肥的人群是再合适不过了。

第9道:清蒸江团,江团是一种鱼的品种,清蒸江团是四川乐山的一道传统名菜。 是用江团和火腿为原料,清蒸而成的,比普通的清蒸鱼复杂很多。 所以一般在普通的川菜馆也是很难见到正宗的清蒸江团的。

第10道:鸡豆花,知道这个川菜的人应该不是很多,这道菜讲究的是“吃鸡不见鸡”、“吃肉不见肉”,把荤料做成素的样子,也就是所谓的“以荤托素”。 它只是长得像豆花,实际上根本不是豆花,这个菜也是没有一点技术是做不成的。 一般要在正宗的大川菜饭店才吃得到。

四川有什么特色菜

毛血旺——重庆特色菜之一毛血旺发源于重庆磁器口古镇,是重庆市的名小吃。 后来进一步发展,衍伸出很多吃法,现在市场上流行的毛血旺是七星岗一家火锅店在火锅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小火锅。 我们在这里介绍的是七星岗毛血旺的制法。 用料:鸭血旺500克,鳝片100克,猪肉100克,火腿肠150克,鲜黄花50克,黄豆芽150克,水发木耳50克,莴笋头100克,大葱50克,精盐1克,干辣椒15克,花椒5克,料酒10克,味精50克,火锅底料3包,混合油50克。 棒棒鸡麻辣味型。 选用鸡脯、鸡腿肉,入鲜汤煮熟,敲松肉质,撕成鸡丝,淋味汁。 特色是麻辣咸鲜味美,鸡丝细嫩爽口。 因在烹制过程中,要用小木棒敲打鸡肉,使其松软,故名“棒棒鸡”。 冰糖肘子咸甜味型。 为居民家庭宴席中常见菜品。 特色是形丰腴,色红亮,内软嫩,咸甜鲜香回味长。 脆皮鱼糖醋味型。 用800克鲜鱼一条,加工洗净,上水豆粉,然后用热油淋炸定型,熟透浇糖醋味汁。 特色是甜酸爽口,皮酥香,肉细嫩,回味绵长。 干煸鳝丝麻辣味型。 “干煸”为川菜独特的烹制法,掌握火候十分关键,干煸菜品的特色是酥软香爽,麻辣味鲜,回味无穷。 干烧岩鲤家常味型。 选用600克左右一条岩鲤鱼,采用川菜独有的“干烧”烹制法,成菜具有鱼形完整,色泽红亮,肉嫩味鲜,微辣香甜的特色。 干烧鱼翅咸鲜味型。 用鲨鱼翅、鸡肉、鸭肉、猪肉、火腿,调以鲜汤,烧烤收汁。 特色是翅针明亮,柔软爽口,汁稠味鲜。 为高级宴席之佳肴。 宫保鸡丁辣香味型。 据史书记载和民间传说,此菜与清代四川总督丁宝桢有关,因丁被封为太子少保(尊称宫保),故得名。 其特色是鸡丁滑嫩爽口、香辣酸甜适度。 怪味鸡丝怪味味型。 为川菜独有的特色菜品。 此菜的特点是,集酸甜麻辣咸鲜香等味于一体。 锅巴肉片烹制此菜,火候掌握要得当,操作要快。 特色是肉片滑嫩,锅巴酥香,酸甜爽口,吱吱有声。 荷包鱼肚咸鲜味型。 取加工成型的黄鱼肚,喂鲜汤、敷鱼糁,以火腿、瓜衣、冬菇等造型牵花,入笼蒸熟。 为高级宴席菜,有形象美观,质地细嫩,汤清味鲜的特色。 荷叶玉簪咸鲜味型。 此菜选季节,是当地居民待上宾之佳肴。 特色是清香扑鼻,肉质软嫩,咸鲜爽口。 回锅肉家常味型。 此为巴蜀特色菜肴,当地居民家家会做,且各有所长。 特色是色泽美观,香味浓郁,微辣香甜,肥而不腻。 有“过街香”之美称。 火爆双脆咸鲜味型。 此菜用鸡肫和猪肚头切配爆炒成菜,是一道火候功夫菜。 特色是红白分明,咸鲜脆爽。 荔枝鱿鱼卷选用优质鱿鱼切片、切花,下锅炒,使其自然翻花成卷。 特色是形色美观,酸甜爽口,柔软带韧。 此菜可见烹调师的刀功、火候和调味之功夫。 龙眼烧白咸鲜味型或醇甜味型。 这道菜在当地居民餐桌上时常可见,俗称“扣肉”。 特色是菜形美观,嫩软滋糯,肥而不腻。 毛牛肉五香味型。 此菜不是“毛牛”的肉,而是经烹制起“毛”的牛肉。 因烹制工艺复杂,一般家庭和餐馆都不做此菜。 特色是色如琥珀,肉质松软,入口化渣,香郁鲜美,回味无穷。 清炖牛尾汤咸鲜味型。 炖牛尾汤,有所讲究,须选用去皮牛尾中段,并从骨缝处下刀。 炖前要用清水浸泡,入锅时加调料,烧沸去尽浮沫,改用小火慢慢炖软,达到牛尾软嫩,肉离骨而不散落,汤色清爽,鲜香醇厚之特色。 清蒸江团姜汁味型。 用嘉陵江中特产江团鱼(肥头鱼),清蒸成菜。 具有鱼形完好,口味清爽鲜嫩的特色。 被视为鱼类上品。 神仙鸭咸鲜味型。 选肥鸭一只,配火腿、玉兰片、口蘑、鲜汤,经炸、浇成菜。 特色是肉质软嫩,咸鲜味浓。 水煮牛肉麻辣味型。 系川菜特色菜品之一。 具有麻辣味突出,肉片鲜嫩的特色。 蒜泥白肉蒜泥味型。 可见厨师刀上功夫,特色是汁红肉白,咸鲜微辣,蒜香味浓,片大如掌,薄而透亮。 糖醋排骨糖醋味型。 此菜是伴酒佐餐的好菜,要烹制好此菜有一定难度,对味汁的调配和烹饪的火候都有较高要求。 特色是酥香甜酸适中,回味悠长爽口。 五香熏鱼五香味型。 烹制此菜工艺复杂,需采用多次调味,炸、烧、烤等多种烹制法。 成菜具有香、酥、鲜、回甜的特色,是伴酒佐餐之佳肴。 香酥排骨咸鲜味型。 选用猪肋骨,经腌渍入味,蒸软后,下油锅酥炸。 特色是色泽美观,酥香嫩爽。 下酒伴餐,实为佳肴。 一品海参咸鲜味型。 用大乌参一只,喂鲜汤,配鸡肉、火腿、干贝、冬笋、口蘑等,蒸软后,淋芡成菜。 有形美色艳,质嫩汁亮,咸鲜味醇之特色。 鱼香肉丝鱼香味型。 为川菜中特色菜肴之一,是一道检验厨师调味技巧的功夫菜。 特色是色泽艳丽,咸甜酸辣香兼备,姜葱蒜味浓郁。 樟茶鸭烟香味型。 川菜中的特色菜肴,因此鸭选料严格,调味复杂,烹制考究,过去民间少有,仅为宫廷膳食。 其特色是咸鲜郁香,皮酥肉嫩,爽口化渣。 重庆火锅麻辣味型为主,咸鲜、酸辣味型兼有,分清汤火锅、红汤火锅和两者皆备的鸳鸯火锅。 重庆火锅以调汤考究,麻辣鲜香见长,具有原料多样,荤素皆可,适应广泛,风格独特,场面热烈等特色,因而名扬九州。 竹荪鸽蛋咸鲜味型。 用山珍中之上品竹荪,加高汤煮鸽蛋,是一道极富营养的汤菜。 特色是汤清味鲜,质嫩爽口。

为什么说深圳是美食荒漠 ?

广东美食之多,在于食材丰富,做法多而又细致。

沿海而又位于热带,为广东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动植物食材、调料。

而在做法上,由于历史悠久,传承至今,有了花样繁多的食材烹饪方式。

就拿吃鹅来说,有烧鹅、卤鹅、白切鹅、碌鹅、醉鹅。 而烧鹅中,又讲究荔枝木烧鹅最好吃。

广东人一定会说自己的烧鹅比北京烤鸭好吃。

古法深井,天然荔枝木,烧出来的烧鹅,特别香脆、均匀、好吃 / Bilibili@黑哥哥料理

广东的白切鸡、豉油鸡比别处的鸡都好吃,白切鸡还一定要配沙姜酱油。

再拿点心来说,有丰富的早茶文化;甜点把牛奶玩出了双皮奶、姜撞奶、炸牛奶。

而在喝的上,老火靓汤,种种讲究。

在调料上,别的地儿有的都有,别的地儿都找不到的还有,如鱼露。

在咸菜上,不止梅干菜,还有橄榄菜。

2019年02月23日,广东省广州市,早茶

但是广东深圳,似乎是一个例外。

在深圳待过一段时间的人不可能没听过这句话:

深圳哪儿好玩?去香港吧。

深圳哪儿好吃?去广州吧。

深圳真的缺少美食,让客流白白流失到周边去了?

深圳,南方的美食荒漠

作为泱泱一线城市,深圳人、大量外来商旅者、旅游者的消费能力,当然能吸引各类餐饮业开店。

但是同类城市相比,深圳比不过上海,也比不过“食在广州”美名在外的广州。

同为千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2017年,广州的餐饮业整体营业收入,比深圳多了近一倍。

广州的限额以上企业数、餐费收入,都要比深圳多。

广州、深圳餐饮对比 / 依据《广东统计年鉴2018》中的数据绘制

这不是说深圳人不爱美食,也不是餐饮业发展到这个程度能满足深圳的需求了。

根据一份对22个旅游城市的餐饮业调查,深圳是餐饮需求排名最高的城市,上海是供给排名最高的城市[6]。

深圳人民对美食的饥渴,还可以从利宝阁在深圳的成功看出来。

这不是一家老店,香港起家,2013年才入驻深圳,之后增长迅速,还拿到深圳税务局的奖金。

店内菜品丰富 / facebook@利宝阁

利宝阁今天已成为大众点评深圳粤菜榜点评量之首,它的嘉里店有约1.7万条评论,甩出第二名近1万条评论[1][3]。

可是这家店的价格并不低,人均消费达到了158元。

大量的深圳当地人或者外来游客,愿意付出更高的价格来消费这一家店。

店内装饰富丽堂皇,消费水平并不低 / facebook@利宝阁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上海、广州人体会不到,可能只有北京人会有共鸣。

以单店点评量第一的店来看,广州点评第一的粤菜点都德人均消费75元,上海点评第一的本帮菜桂满陇人均86元。

而北京则像是深圳的北方翻版,有不少高人均消费也高点评量的店。

深圳作为移民城市、超级大城市,除了粤菜,确实也不乏外来菜,但一样比不上广州、上海。

2017年12月24日,深圳灯光音乐美食节开幕,美食街上游客熙熙攘攘

以在广东占据强势地位的川菜为例。

深圳移民占比高,四川籍移民又能排入移民前三。

但深圳单店点评最高的缪氏川菜约1万条;而广州单店点评最高的川菜蓉鱼(江南大道店) 1.3万条;上海的川菜红辣椒,点评量有2.6万条[2]。

在火锅榜,上海店铺点评量排第一的上上谦、第二的哥老官都比深圳火锅八合里海记高许多,广州第一的火锅凤园椰珍椰子鸡主题餐厅也比八合里高一些。

而在日料、西餐、东南亚菜三种外国菜上,深圳榜首一样不如广州和上海。

大众点评上分菜类点评量第一的店铺的点评量对比,其中深圳、广州的当地菜为粤菜,上海的当地菜为本帮江浙菜 / 大众点评

大众点评的点评量较少,要么是店铺开店时间较晚,要么是就餐人数较少,缺少打卡者。

无论是哪一种原因,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店铺不够火热或者接待过的就餐人次较少。

为什么在美食多如牛毛的广东,深圳却在嗷嗷待哺?

深圳还是太年轻了

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

1980年前,深圳还没开发起来,那时候深圳街面的建筑大约只有一层楼高,伫立在3平方千米的范围内[4]。

深圳发展历史之短,在世界范围内少见。

这一点决定了深圳比其他城市来,没有老字号,也没有传统小吃。

2019年2月7日,深圳京基100大厦与地王大厦的夜景十分漂亮。“深圳速度”把这个城市的传统甩在了身后

历史传承对饮食文化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比如潮州菜,由于潮汕曾人多地少,粮食不足,在饮食上爱喝粥,并变得精致,食材物尽其用。

而潮汕地区祭祀中用到的各种食品,如粿也流传成为日常饮食[5]。

如果没什么剧烈变革冲击,这种饮食文化可以一直传承发展。

对比移民不如深圳多的广州,粤菜在80年代后的广州能做得有声有色。

潮汕砂锅厚弥粥 / Bilibili@吾晓食

广州当时吸收了潮菜中的卤水等元素(也称潮州菜,发源和流行于广东潮汕地区的饮食文化),也吸取了港式粤菜元素,发展成为今天大多数人口中的“粤菜”[8]。

“食在广州”的说法早已有之。

广州人历来爱吃,外出餐饮消费多,恩格尔系数和人均食品支出偏高[17],这也哺育了广州的餐饮业。

早年间五城市恩格尔系数比较(单位:%)。恩格尔系数即餐饮占消费的比重,广州在各城市中有最高比重的恩格尔系数 / 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司编.2006中国城市社会经济热点问题调查报告[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本地人爱吃,能培育当地餐饮市场,游客被饮食吸引前来旅游,餐饮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广州、成都都是这样的例子[9]。

但深圳本身作为一个小村落,在成为经济特区之后,快速扩张,成为了南方一座巨大的人口抽水机。

深圳在2005年就已经是800万人口的、70%人口都不是当地人的移民城市。

大量涌入的移民既忙于挣钱,不会像广州人那么爱吃,又有各自的口味。 消费无法为培养餐饮提供一个强大的动力。

2018年7月18日,深圳华强北地铁商业街开街,客流如潮。人口大量涌入,各种商业街应运而生

陈晓卿曾有一条微博说:

深圳市是个体量巨大的移民城市,几乎每个人都自己内心里的故乡,因此在口味上有些面目不清。

由于涌入者有大量的湖南人、湖北人、四川人等等,以及近来的东北人,他们带来了川菜、湘菜、东北菜。 其中又以发展最早的川菜较为强势。

2018年06月15日,深圳市坪洲地铁站夜市,这里聚集了各地美食

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菜系,开始在深圳瓜分地盘。

而在深圳原本就没什么底蕴的粤菜,就遭到了排挤。

本土菜不强势,外来菜在深圳也很难有什么发展。

我们以川菜为例,川菜在广东是处于鄙视链下游的。

粤菜,广觅食材,清淡精致,重鲜味,居于鄙视链顶端;而川菜佐料重很辣,是外来者的食物[8]。

即使是粤菜本身,越是高级的餐馆,供应越是清淡鲜美,而在较低端的粤菜馆里供应的可能是翻炸油炸过的、更甜的、更咸的、更辣的食物。

深圳一川菜馆入乡随俗,提供口味清淡的小碗川面 / Bilibili@Bunny班妮

深圳一川菜馆入乡随俗,提供口味清淡的食物 / Bilibili@Bunny班妮

广东人吃饭又要青菜又要汤,深圳川菜入乡随俗,一川菜馆提供海参青菜羹 / Bilibili@Bunny班妮

川菜与粤菜两种菜取向殊途,难以同时赢得不同口味的人士的喜爱。

何况异地发展,能发展出地道的川菜吗?

并不容易。

对于短暂游玩的游客来说,没有人会费那么大力气跑去广东吃川菜。

而对于常住人口来说,在广东的四川人的流动性,也大过在广东的广东人,这对菜系的口碑树立是致命打击。

过去三四十年,深圳经历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产业迭代[7]。

在这场产业迭代中,深圳常住人口高学历化、中产阶级越来越多[15]。

2019年5月30日,广东深圳,一大厂食堂员工正在点餐。大厂集聚,也是深圳吸引人的理由

当初餐馆服务的一些人已经离开,深圳又迎来了一些新的人。 那么,口碑树立就变得艰难起来。

其次,在消费能力上来说,在2004年,当地外来人口的人均月收入是1014元,而本地户籍人口是2159元[16]。

更多服务于外地人的餐馆面向的消费能力较差一些。

难以百花齐放的深圳

深圳的粤菜没很好地发展起来,川菜又发展得不太好,那么其他菜呢?

说起来,上海能够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座米其林指南的城市,绝不仅仅是因为本帮菜,或者特定某一种菜系。

上海繁荣的餐饮业是百花齐放的结果。

2018年12月15日,游客在上海豫园游览,品尝各种老字号名小吃,南翔小笼包、蟹粉灌汤包等

2019年6月22日,很多北方人不理解上海人为什么要出门排队买灌汤小笼包,在他们眼里,这不就是家家都会做的普通馒头吗?

2018年7月15日,上海,粤菜馆。在上海,有钱你可以吃遍全世界

可深圳为何在其他菜上也没有很有名?

每座城市美食的背后,都离不开这座城市本身的特质。

一项研究认为,城市的餐饮业主要由城市背后的农业、交通运输业、与餐饮服务较为密切的供水供电业决定的[6]。

深圳虽然有发达的交通运输,但在农业、供水供电等排名不靠前。

2015年06月19日,深圳较场尾传统捕鱼人。深圳原本是个小渔村

深圳在成为特区之后,迅速发展,面积扩大,但是依然是世界范围都排得上号的高人口密度城市,辖区内几乎都是高楼林立。

这样的高密度,从两方面影响了深圳的餐饮业。

其一,食材供应;其二,建筑形态会影响城市的餐饮活力。

2018年7月14日,深圳罗湖,拆迁旧改中的湖贝村,夜市热闹非凡

中国各个城市的管辖境内,一般会保有一定量的农业用地,让食材供应有一定的自给率。

但是深圳是例外。

深圳缺少农业用地,海港也没有用来发展渔业。

在2008年时,深圳自供应农渔产品比例就已经很低。

成都是城市周郊农业发达可以大量供应成都蔬菜的典范,还流行一种农业与餐饮紧密结合起来的一种业态:农家乐[10]。

而这种情况并不会有所改变,深圳少数的非建筑用地也主要用来造林做绿化、建高尔夫球场[10, 13]。

而广东其他城市中,广州本身就有大量的蔬菜和水产品产出,佛山、东莞产出也更多。

深圳把金贵的土地用来做别的了,势必增加食材的运输成本。

不是说这样的资源配置有什么问题,只是单从吃货角度来看,广州似乎更适合来一场吃货之旅。

深广和佛山、东莞的水产品、猪肉、蔬菜2017年产量 / 依据《广东统计年鉴2018》绘制

土地的影响不仅在于食材供应,也在餐饮场所上。

上海是有土地用于餐饮建设的,2018年,上海拥有10万家以上餐厅,餐厅数量和密度位居全国城市第一[11]。

而深圳餐饮店数较少,而且连锁餐饮都走向了紧凑型。

深圳的营业面积、餐位数除以从业人数 的比值,在大城市中都是一个低谷[12]。

上广深2017年连锁餐饮企业基本情况 / 依据《中国零售和餐饮连锁企业统计年鉴2018》的数据绘制

餐位数除以从业人数的比值低,说明更多的从业者服务了更少的餐位,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在深圳土地更为紧俏的情况下,它们更加精致,当然也可能更贵。

而餐饮做成连锁的,一般都是模式比较成功、成熟的餐饮企业了。

这或许可以说明,深圳不是全然没有好吃的,但是它缺少更多能被普通人消费得起的美食。

2015年1月28日,深圳某著名酒店,深圳物价很高,有美食有娱乐,只要你消费得起

好在,深圳的朋友不用等待太久。

如今,深圳成为了不少人心目中理想的移居地,逐渐呈现出高收入、高饮食消费的特征。

深圳的恩格尔系数(指饮食的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超过全国同期水平,也超过北上广[14]。

2018年10月3日,深圳庙街美食城内热闹场面。深圳人的美食需求,不比任何一个一线城市小

深圳的中产正在崛起,而中产的口味非常个性化[15]。

哪怕深圳人过去从未被真正“喂饱”,未来一定会有人抢着满足深圳人的胃。

爱网站 来源链接:http://www.awz.cc/